宫颈鳞状细胞病变,几种病变应重视

  子宫颈鳞状细胞病变是属于上皮内的病变,这种是属于癌前的病变,所以在病变之前,一定要早日引起重视才行,特别是低度的鳞状上皮内病变,这种是可以逆转为正常的。

  (一)原位癌(carcinomain situ)的提出1886 年,John Williams 指出在宫颈浸润癌旁存在非浸润性病变;1900 年,Cullen 认识到这种上皮内病变组织学上与浸润癌相似;20 世纪 30 年代,Schottlander 和 Kermauner 第一次引入了"原位癌"的概念;

  (二)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和原位癌1956 年,Reagan 引入了"不典型增生"的概念,用以描述在宫颈病变普查中发现的介于正常鳞状上皮和原位癌之间的病变,同时,将不典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认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病变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时认为,区分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非常重要,因为人们普遍认为二者是不同性质的病变:重度不典型增生是可以恢复的,原位癌则不能。在多数医院,对诊断不典型增生的病人不做处理、仅随访、或根据其他临床资料采取治疗措施,而诊断原位癌者则通常需切除子宫(与如今的治疗方案不同!)。

  (三)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0 世纪 60 年代的研究发现,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病变的细胞在生物学性质上并无差别,均为单克隆性增生,存在细胞核 DNA 的异倍体,因此 Richart 引入了 CIN 的概念。CIN 仍将宫颈鳞状上皮病变分为三级,CIN I 和 II 分别对应原来的轻度和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III 则包括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CIN 分级认为,从 CIN I 到 III 是病因学和生物学性质相同、程度不同的一类病变,它解决了区分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重复性不好的问题,认为凡是诊断为 CIN 者,均有发展为癌的风险,尽管有个体差异。而恰当的治疗则能阻止癌的发生。

  (四)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CIN 的术语是上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被广泛使用的病理诊断。然而近 20 年来大量的研究揭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 HPV 感染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发现 CIN 并非是程度不同的连续的单一病变,而可以分为两类临床病理过程有明显差异的病变:低度病变和高度病变。

  目前认为,LSIL 包括多种 HPV 感染引起的扁平和隆起性湿疣改变、移行带处乳头状不成熟化生(papillary immature metaplasia, PIM),以及单纯的 HPV 感染;HISL 则包括原来的 CIN II+CIN III 。其中低度病变中扁平湿疣病变可由大约 40 多种不同型的 HPV 感染引起,尖锐湿疣通常由 6,11 型 HPV 感染引起,低度病变中 HPV 病毒处复制阶段;而高度病变则常伴有限的几种所谓的高危型 HPV (18,16,31,45,56 型)感染。低度病变代表各种不同质的病变,其感染的 HPV 亚型、克隆性、 DNA 倍体性均不同,大多可自然消退,很少继续进展,而高度病变则代表同质性病变,不易自发消退,更易发展为浸润癌。二者在临床上治疗方案是显著不同的。

展开全部内容